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始于学院最早建成的水产类本科教学实验室。2018年依托水产一级学科成立“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学科目前拥有水产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中心面向水产养殖、海洋资源与环境、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特色名校建设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心现有实验队伍45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6人,实验课程教师39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国家特殊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4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6人。

  经过5年建设,中心已建成1个大型公共实验平台、11个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和15个综合科研实验室。拥有10万元以上科研教学设备116台套,价值3400余万元;30万元以上科研教学设备43台套,价值2200余万,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总面积超过5500 m2,建成“一体两翼一平台”的格局。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理念:中心围绕我省和国家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秉承“厚基础、重实践,育人为本、守正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水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科学系统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当前,中心建立包括生物观察与解剖、生物饵料、水环境检测、营养学、观赏水族、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综合养殖在内的八大基础实验模块,总计承担55门实验课程,334个实验项目。

  教学手段:实行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操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浅及深掌握海洋生物观察、生理状态分析、水环境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等基本操作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经典技术和新技术开展探索性实验,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中心强化“产学研”联动,实行实验与理论、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实验教学与学生工作、模拟训练与生产实践的五个结合。并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的同时,与17 家企业签约实习实践基地,做到实训、实习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共享实验平台建设

  中心注重多层次、多模块、多功能的共享平台建设,已建成斑马鱼养殖、冷水鱼养殖、观赏鱼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实训模块,组建包含气相色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水质分析仪等大型仪器分析平台,升级数码显微镜室等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

综合科研平台建设

  中心科研平台建成了鱼类比较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防治、水产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水产养殖、海洋资源与环境等5大研究方向,深化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中心建设成果

  近三年,中心成员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一流课程、示范课程及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编写实验教学教材2部。获批国家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山东联盟开放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教育一流教材1套。人员获得本科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建立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教学典型案例2个、山东省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中心成员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实验技术成果奖1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项。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特等奖、全国水产技能大赛特等奖等15项,获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一二等奖2项。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27篇(SCI收录论文16篇),获得专利6项。

  中心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山东省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横向课题41项,科研经费达3094万。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发表学术论文178篇。中心1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3篇,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