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来海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3月6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研究员应邀在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鲤科鱼类性别控制与育性调控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聂品院长主持。

  殷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与“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曾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资助和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殷战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内分泌对生长、肌肉发育等方面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以斑马鱼为研究模式,并结合鲫和鲤等养殖鱼类,关注鱼类内分泌生长调控轴,在鱼类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方面的内分泌调控方面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报告伊始,殷战研究员回顾了他和聂品教授合作研究的历史,并以此引出此项研究的由来。殷战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三种性激素(孕酮、睾酮、雌二醇),并讲述了三种性激素的合成途径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功能。17a-羟化酶是孕酮转化为睾酮的关键酶,已有研究发现小鼠敲除CYP17A1基因后,导致小鼠胚胎致死、精子发生异常、生殖行为障碍,但是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殷战研究员团队认为,斑马鱼的胚胎为体外发育,便于观察,具备研究CYP17A1基因功能的天然优势。于是他们构建了斑马鱼CYP17A1基因的敲除品系(CYP17A1-/-),发现CYP17A1-/-品系全部发育为可产精雄鱼且精巢/体重比增高,失去雄性第二性征,不能发生自然交配行为,说明斑马鱼精巢发育与生精活动可能不需要雄激素。随后,通过斑马鱼CYP17A1-/-品系与睾酮受体(AR)敲除品系(AR-/-)杂交,构建了AR/CYP17A1双敲品系,发现双敲品系的精体比依然较野生型增高,确定斑马鱼精巢发育与生精活动不需要雄激素。最后,继续通过AR/CYP17A1双敲品系与孕酮核内受体(NPGR)敲除品系(NPGR-/-)杂交,构建了AR/NPGR/CYP17A1三敲品系,并发现三敲品系不再产精。由此可见,在斑马鱼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的过程中,孕酮信号通路可以补偿睾酮信号通路。

  最后,殷战研究员介绍了水产动物的两性异形现象以及水产行业对单性群体养殖的需求,并对全雌CYP17A1+/-黄河鲤可控不育的研究进行了展望。